多途径规制利用形式审查制度的恶意诉讼行为
2024-09-14
近年来,在国内的版权纠纷中,版权恶意诉讼问题开始凸现。在这类案件中,一些行为人明知自身缺乏合法正当的权利基础,却仍受利益驱使提起版权侵权诉讼。那么,对于这一现象,应如何规范?  版权恶意诉讼的一种常见情形,是个人或机构利用版权登记的形式审查制度,将他人在先已经公开的作品进行登记,随后再以版权所有者的身份进行维权。例如,在徐某诉陈某等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中,被告曾起诉原告所销售的牛仔裤侵害其 INC牛仔裤 美术作品的版权,导致原告商品被作禁售处理。然而,在被告声称的作品发表日之前,已有其他商家销售与 INC牛仔裤 外形极其相似的牛仔裤。被告既无法提供画作原稿,又无法证明首次发表时
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或引发知识产权深刻变革
2024-09-14
训练AI,需要海量数据 喂料 ;创作作品,需要输入 提示词 。 喂料 是否侵权?提示词可否算作独创性表达?从算法的专利保护到数据的产权归属,从智能创造的版权界定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每一个环节都关乎AI产业的未来走向。 近日,一场聚焦AI知识产权生态的学术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协主办,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承办,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围绕AI生成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其中的关键问题只有一个,即AI能否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 有人干预 的AI作品开始受法律保护 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AI创作成为常态。在现行著作权法框架下,无论是大
两歌听起来像就肯定抄袭?空耳鉴抄不可取
2024-09-14
近年来,网络上吐槽歌曲抄袭的情况屡见不鲜,网友们将两首歌曲剪辑在一起, 空耳鉴抄 引发广泛讨论。如何判断歌曲是否抄袭?一起来看法院给出的答案。  案情回顾  原告董某某作为曲作者,对甲歌曲享有著作权。董某某主张,被告李某某及被告某传媒公司制作的乙歌曲抄袭了甲歌曲的副歌部分并获取了巨额收益,被告某短视频公司将抄袭作品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使用并获取巨额流量等收益,三被告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被告某短视频公司辩称,原告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其对甲歌曲曲谱享有著作权,无权提起诉讼。甲歌曲的旋律缺乏创造性且过于短小,不能认定构成作品,甲乙两歌曲在副歌部分对应的旋律不构成实质性相似。某短视
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在汉开幕
2024-09-14
7月25日上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 在武汉开幕。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致辞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致辞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美协副主席陆庆龙,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陈金华,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琚朝晖,湖北省副省长陈平,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张维国,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何丽君,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湖北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克克,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湖北省美协主席李乃蔚,湖北美
网视协:保护微短剧版权 鼓励开展版权合作
2024-09-14
7月2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以下简称 协会 )发布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 协会表示,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小体量、快节奏、低成本的特点,已快速发展成为网络视听内容领域的 新赛道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 新力量 ,内容规模、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行业逐渐进入精品化阶段,其在精品创作、技术创新、跨界赋能、海外传播等方面的行业价值也愈加重要。然而,在迎来快速增长的同时,模仿抄袭、切条搬运、盗版翻拍等版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严重损害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也威胁到行业的健康发展。 协会倡议,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创作尊严。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原创精神和原创者权利。提高版权意识,加强相关法律
湖北首个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场内数据交易达成
2024-09-14
湖北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交易标的为 宜昌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服务 。 本次交易通过湖北数据集团搭建的湖北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完成。湖北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本次交易是湖北达成的首个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场内数据交易。本次交易的数据产品完成从 产权登记-数据资产入表-数商认证-产品上架-场内交易 的数据价值化全闭环,且数据交易构建了基于交易平台的 CIM技术平台+数据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 服务新模式,标志着湖北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迈入新阶段,展现数据驱动城市发展无限潜力。 宜昌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服务 依托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新一代技术手段,围
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机制首次全体成员会议
2024-09-14
7月22日,湖北省 扫黄打非 工作机制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在武汉召开。  会议指出,继党的十八大首次将 扫黄打非 写入工作报告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将完善 扫黄打非 长效机制写入党的重要会议文件,充分彰显 扫黄打非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 扫黄打非 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对做好 扫黄打非 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正本清源、着力守正创新,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不断深化 扫黄打非 工作。要把握大势,保持定力
AI生成作品版权算谁的?语料训练协议惹争议
2024-09-14
近日,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在合同中增设 AI训练补充协议 的讨论仍在持续,经梳理,目前核心矛盾主要分两点:作家群体对自身作品作为语料训练AI的主观意愿问题,以及经AI工具撰写出的作品版权归属问题。 多位番茄小说作者在社交平台晒出番茄小说发出的 AI训练补充协议 通知,内容显示, 甲方(番茄小说)可将签约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及相关信息(如作品名称、简介、大纲、章节、人物、作者个人信息、封面图等)作为数据、语料、文本、素材等用于标注、合成数据/数据库建设、AI人工智能研发、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深度合成、算法研发等目前已知或未来开发的新技术研发/应用领域。 番茄小说方面在协议签署提醒中称:
编曲者以作者身份主张侵权索赔获法院支持
2024-09-14
编曲是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音乐和法律领域, 编曲 一词没有明确定义,导致一些编曲者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地位和收入。近日,新京报记者获悉,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一起著作权侵权案件,原告之一的苏某某作为编曲者以音乐作品作者的身份主张权利,最终法院认定涉案音乐作品的编曲具有独创性,该原告享有涉案音乐作品的著作权。 自编歌曲被用作综艺节目背景乐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原告方某、苏某某主张对其二人合作完成的涉案音乐作品享有著作权,该作品由方某清唱歌词后交由苏某某进行编曲创作。被告某技术公司是某综艺节目的出品公司。二原告认为,被告未经二原告许可,在未支付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擅自使
微短剧创作为何受追捧? 其市场到底有多大?
2024-09-14
微短剧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席卷市场,成为受众追捧的新宠?为什么受众在感叹其 土 味十足的同时,又欲罢不能?第七届中国 网络文学+ 大会召开期间,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卿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深度剖析了微短剧行业的内在逻辑与未来发展趋势。  从源头入手丰富内容创作  作为一家以经营网络文学业务起家的公司,点众科技目前每月能稳定输出30至50部竖屏微短剧作品,拥有面向国内受众的主打付费的繁花剧场和主打免费的河马剧场两个微短剧应用程序。  陈瑞卿表示,点众科技在网文界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2022年9月,点众科技敏锐捕捉到了 文字视频化 的趋势,正式入局网络微短
上一页首页638 639 640641 642 下一页 共650页 到第 确定尾页